地理科普基地 |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研究地理要素(水、土、气候、生物和人)和地理综合体的空间分异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及区域特征的学科,研究地球表层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旨在“探索自然规律,昭示人文精华”。地理科普内容包罗万象,有自然、生态、环境、产业、经济、人口、人文、社会、民族、文化、民俗、历史等,旨在“探索自然规律,昭示人文精华”。 地理科普深刻触及“生态中国”“美丽中国”的时代命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地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治国理念下,地理科普将助力“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奋斗目标。地理科普可以结合地理科学展现民族复兴伟大历程中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我们的文化不只存在于四书五经等传统典籍中,也在大江大河、名山大川中;我们的文化自信不只体现为五千年的文明史,也体现为神州大地的山河壮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愁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地理科普可以以新鲜的视角关注祖国的山川地理,突破性地将地理知识成系统、有底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地理科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人文情怀讲述蕴藏在华夏大地中的奇观绝景,来唤醒山川地理下的文化自信。地理科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工程,对于提高民族素养、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天津师范大学地理科普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由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和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于2019年批准成立的天津市科普基地,基地依托于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和天津市地理学会,是天津市地理教育、科学研究及咨询,地理科学普及和地理信息技术的中心,现拥有实验室1857平米,科普展览场地400平米,固定及活动展牌160个,实物地质、地理标本上千件。可利用科学普及的会议室4个,建有科普公众号1个。基地面向各行业社会需求,以学院老师和同学为主体,积极举办各类科普活动。定期开展地理科普讲座和参观考察,编制科普读物,扩大社会影响。让地理科普融于社会各领域,建立健全科学普及工作体系,推动地理科普活动的创新与发展。 从2017年以来,依托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与地质学会、气象学会、测绘学会、天文学会、自然博物馆、海昌极地博物馆、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大港贝壳堤博物馆、中上元古界国家地质保护区等单位固定召开天津市地学科普联盟工作会议,建立合作工作机制。2018年承办了中国地理学会科普工作会议,为全国的地理科普活动开展及组织联络作了大量工作。 在校内建设了“沧海桑田话天津”科普走廊,地学展室、地质实验室、数字地球活动室、科普报告厅、并且设置了七十多块活动展牌便于深入校园和社区开展科普。并且在海河耳闸公园地学文化广场建立中国地学会成立百年纪念碑,作为地理科普和纪念地学先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还在蓟州中上元古界自然保护区、八仙山森立自然保护区、秦皇岛柳江实习基地、七里海湿地生态产业园,大港贝壳堤博物馆、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区等挂牌作为地理科普实习基地。 近几年来,依托地理学院的教师还编著了《天津地理》、《解读人文天津》、《环境与健康》、《天津八仙山植物图鉴》等科普专著。还编辑了《重走丝路爱撒天山》《沧海桑田话天津》科普宣传图册,承担天津市科普电子地图的制作和《全球地表覆盖知识图集》相关内容的文字编辑。 在校内、各区教研室、图书馆及事业单位和文化讲堂开展有关地理科学的科普讲座;利用微信群结合社会关注的与地理有关的热点问题讲座和互动;利用新闻媒体讲座:利用北方网的国际大讲堂、天津电台的我爱科学节目和实践出真知节目进行多次地理知识的宣讲活动;承办多届天津市大学生天文节闭幕式。 |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312 | 管理员:杨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