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进展 >> 重要成果 >> 正文
研究院武建军教授团队在Ecological Indicators发文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京津冀城市群碳平衡的影响
2025-09-17 10:32  

近日,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研究院武建军教授作为通讯作者,硕士生马卓然作为第一作者在环境生态学领域顶级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上发表论文“Unraveling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Carbon balance: A systematic study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China”。研究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在“生态保护-城市扩张”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植被碳吸收与人为碳排放碳之间的不平衡状态,量化了土地利用变化对京津冀碳平衡的总体影响与区域内部的差异化影响。研究成果可为京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双碳建设提供科学支撑与决策参考。

     研究构建了双层指标体系来量化土地利用和碳平衡,遵循“特征-关联-策略”(characteristic-relationship-strategy) 的分析框架,重点从空间聚集、时序相关和内在机制三个视角探究土地利用对碳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1) 2000-2020年间,京津冀的土地开发强度总体增加,但西北和北部地区因耕地转为自然植被而强度下降。京津冀处于碳赤字状态(人为碳排放>植被碳吸收),但赤字增长的趋势在2011年后逐渐放缓并最终逆转。 (2) 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碳汇的影响大于对人为碳排放的影响。自然植被恢复对于碳增汇贡献显著,耕地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而城市扩张导致了大量的碳排放。城市碳减排是改善区域碳平衡的关键。 (3) 京津冀各城市在自然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战略定位上存在差异,土地与碳变量的空间关联和时序响应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异质性。需要因地制宜的措施,加强区域协同发展,以促进低碳发展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图1. 研究的方法框架

图2. 研究的政策建议


《Ecological Indicators》为中科院SCI期刊分区一区TOP期刊(IF=7.4)。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研究院武建军教授为该论文唯一通讯作者,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研究院的马卓然硕士为论文第一作者,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研究院杨会彩副教授,杨建华助理研究员,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张健航硕士共同参与了该项工作。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42501092)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0160X25010416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312 | 管理员:杨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