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研究院任河助理研究员以唯一通讯作者在<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上发表论文“Vegetation resilience evaluation of coal waste dumps after reclam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mining areas based on temporal satellite imagery”。研究基于时序卫星遥感影像评估了干旱半干旱矿区露天矿区排土场的植被韧性变化,为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确保复垦后露天矿区排土场植被的稳定恢复和演替是矿区生态修复的关键任务,但在生态条件脆弱的干旱半干旱矿区,这一过程常常受到自然气候变化的挑战。针对于此研究在内蒙古胜利矿区复垦露天矿排土场NCWD和SCWD为研究对象,在Landsat-NDVI时序影像(2013-2021年)和BFAST算法支持下探究了复垦后植被韧性(即植被抵抗力和恢复力)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复垦后的人工管护对于提升植被对干旱气候的抵抗力和干后的快速恢复具有积极作用。(2)植被韧性受复垦排土场坡度、高程和坡向影响,排土场顶层、边坡和N-E坡向通常更容易受干旱影响,表现为较差的植被韧性。(3)在干旱发生前植被的生长状态与植被恢复力显著相关。
图1 研究技术路线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为中科院SCI期刊分区二区(IF=3.6)。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研究院任河助理研究员为该论文唯一通讯作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生张立帆为第一作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赵艳玲、李志斌,浙江大学肖武也参与了该项工作。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01250)资助。
论文链接: DOI:10.1002/ldr.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