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进展 >> 重要成果 >> 正文
张振卿研究员团队在《Palaeo-3》上发表成果揭示青藏高原中部近两千年来植被稳定性变化
2023-06-16 18:19  

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研究院张振卿研究员团队在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上发表论文“Vegetation stability characterized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over the last two millennia but has recently begun to change”,这项工作在可靠的年代学基础上,运用高分辨率的孢粉、粒度、总有机碳和总氮等指标,探讨青藏高原中部北雷错湖泊流域范围内过去近两千年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历史。

青藏高原中部受中纬度西风带和南亚夏季风的影响,其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了解过去两千年的植被历史为探索未来植被演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这项工作以青藏高原中部羌塘无人区一个中型湖泊(北雷错;32.9°N,88.4°E;海拔4815米;湖泊面积29 km2)的一根长为66.5 cm的沉积岩芯为研究材料,在210PB/137Cs和AMS14C相结合建立可靠年代的基础上,以0.5 cm间隔进行高分辨率的孢粉、粒度、总有机碳、总氮等指标分析。在公元211-1988年期间,孢粉和其他代用指标显示(图1和图2),北雷错周边被高寒草原覆盖,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只有植被组成和气候的轻微变化;然而,公元1988年以来,蒿属和莎草科的丰度开始增加,而藜科和菊科的丰度急剧下降(图1)。孢粉组合和其他环境指标都表明,公元1988年以来,青藏高原中部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化,维持了近两千年的植被稳定性被打破。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降水以及全球变暖导致的冻土和积雪消融增加。未来,北雷错周边的高寒草原有可能被高寒草甸取代。

图1北雷错常见花粉类群(百分比)图谱

图2北雷错其他指标变化记录;阴影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现代暖期、小冰期、中世纪暖期、黑暗时代冷期和罗马暖期

该工作由天津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伊凯为第一作者,张振卿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曹现勇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工作受到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419881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1107和41877459)的共同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3.111689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312 | 管理员:杨建华